肺气肿检查-血气分析的指标、标本来源以及标本的保存与处理
-
发布时间:2018-05-05 26831人浏览
肺气肿的确诊需要进行血气分析检查。在生理条件下,血液气体主要包括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另外还含有微量氩、一氧化碳及稀有气体。血液气体通过内呼吸和外呼吸来维持毛细血管与组织的气体交换,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这一生理过程的临床检查是通过体表动脉取血进行气体的分析而实现的。接下来让济南哮喘病医院的专家为我们具体介绍一下血气分析检查。
血液气体分析的主要指标包括
(a)气体交换指标: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含量等;
(b)酸碱平衡指标:酸碱度(PH)、剩余碱(BE)、碳酸氢根(HCO3)及作为呼吸性因子的二氧化碳分压等。
标本来源
动脉血直接从周围动脉或股动脉处采取,分析其气体含量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肺泡气体的变化、气体分布、通气和弥散等功能状况,静脉血是从插入人体的Swan-Ganz气囊漂浮导管获得的肺动脉内的混合静脉血,其氧分压和氧饱和度(SO2)可做为心排血量的指标,结合动脉血分析数值,还可推测氧耗量。由于临床不易得到混合静脉血标本,故不做常规检查用。
1、动脉选择:一次动脉血采取可选用表浅、易于穿刺的动脉;间断多次采血可保留一动脉导管。动脉采血选择部位为:桡动脉、足背动脉、肱动脉、股动脉等。
2、穿刺术:(1)物品准备:2ml玻璃注射器1副,5号或7号针头1个,橡皮塞、肝素1支(1000μ/ml),消毒物品(碘酒、酒精棉签),必要时备局麻药物。
(2)操作:①用注射器抽吸0.2ml肝素液,湿润其内壁,从针头处将余液尽量排出.②触摸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定位.局部常规消毒后,用局麻药皮内注射一皮丘,以不影响动脉搏动为宜. ③术者左手食、中指消毒后触摸到动脉搏动处,右手持针,针头斜面向上,逆血流方向以血管成60°度角刺入。穿刺后不必抽吸,如确入动脉,血液可自行进入针内。待血量够0.5ml时拔针。将拔出针头刺入橡皮塞,与空气隔绝,动脉穿刺部位按压5至10分钟左右。
动脉穿刺用注射器采血标本成功机率低
应用一次性使用的塑料注射器对防止病人间的交叉感染十分有效,但用其做为动脉穿刺用注射器采血标本成功的机会相对较少。其原因:
A.由于针筒与针栓内壁接触面磨擦力较大,故针头即使在动脉内,血液也常不能靠血压进入注射器。
B.抽出的动脉血在注射器颜色较暗,易被疑为静脉血而废弃。
C.容易出现气泡,且排出困难。
D.出于取血时需稍加牵引,产生的负压使气体从血液中析出而造成数值误差。
标本的保存及处理
采血后的标本要立即用橡皮塞封闭,防止针尖处的气体交换,且抽血术中也要尽量避免气泡进入注射器。如注射器内存有气泡应尽早排出,一般在PaO2在20.0kPa(150mmHg)以下时的微小气泡对所测定的PaO2值并无影响,对PH、PaCO2值也无何干预,血标本在室温的环境下,由于白细胞的代谢作用,可使PaO2降低,PaCO2升高,尤其在感染、白血病等白细胞增加的情况下,PaO2降低的速度增加,血标本应储存在冰水或冰箱中,低温可抑制白细胞的代谢率。但如血标本发生冻结,可引起溶血而影响测定结果。
血标本采取后,应记录采血时间、病人体温、吸氧条件、潮气量及呼吸频率、形式等,做为参照指标,以便于正确的临床分析。不考虑吸入氧条件而做的血气分析诊断是没有意义的。
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希望能观察到病人呼吸生理的动态变化及其演变规律就要进行连续的血液气体测定,较实用的方法是应用质谱仪从血液训分离出气体,导出体外进行分析。
温馨提示:如出现明显缺氧二氧化碳滞留时,则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升高,并可出现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pH值降低。这是肺气肿的情况就比较严重了,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接受专家的诊治。
- 相关文章
慢性支气管炎的三大症状、五种常用药物,附:日常注意事项与调理
2018-06-22纯干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吸入治疗常用的吸入药物大盘点
2018-06-22- 2018-06-22
- 2018-06-22
- 2018-06-22
重症哮喘研讨会林江涛教授发表《慢性咳嗽诊治关键问题讨论》演讲
2018-06-13- 2018-06-13
- 2018-06-13
- 2018-06-13
- 2018-06-13
- 2018-06-13
- 2018-06-13
- 2018-06-13
- 2018-06-13
- 2018-06-13
重症哮喘专题学术研讨会姚欣教授发表《重症哮喘气道重塑机制及评估》主旨演讲
2018-06-12- 2018-06-12
- 2018-06-12
- 2018-06-12
- 2018-06-12
推荐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