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首页

    医院概况

    专家团队

    特色诊疗

    经典案例

    最新动态

    联系我们

    疾病中心 就诊环境 先进设备 资质荣誉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疾病中心> 支气管炎防治措施>正文

    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论治,日常生活也要讲究方法!

      发布时间:2018-04-14    26831人浏览
    在线咨询马上预约

      中医是我国的瑰宝。向来就有“西医治标,中医治本”的说法。慢性支气管炎在中医中是涉及肺、脾、肾三个脏器。它的病症与治疗都要从这三个器官来讲。接下来就让济南哮喘病医院的专家为我们介绍一下。

      辨证论治

      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多从肺、脾、肾三个脏器入手。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在于“正邪斗争”的结果。正气主要指机体的防御能力,邪气即致病因素。只要正气虚,而邪气盛,也就是说一方面由于机体抵抗力降低,而另一方面致病因素又很强烈时,疾病就会缠身或继续恶化。慢性支气管炎就是由于机体抵抗力低下而致病因素一直存在所致。与此疾病发生关系较密切的便是肺、脾、肾。这是因为肺的主要功能与呼吸有关,脾与痰的生成有关,而肾则为“先天之本”,另外“主纳气”。也就是说肾与机体的天然抵抗力、生长、发育有关;此外在某种程度上还有调节呼吸的功能。由上可知,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一方面固然是受到病原体(如病菌、流行性感冒病毒、鼻病毒等)、大气污染、吸烟等外界因素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与脾、肺、肾功能降低或失调等内因有关。这就是中医解释疾病发生的最基本的观点,即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为此对于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其原则也是“扶正以祛邪”。下面让我们简述慢性支气管炎的辨证论治。

    4.jpg

      1、外寒内饮:这是指机体内部肺脾功能较差,受到外界风寒侵袭,即可发病。主要症状有咳嗽,气喘,痰白而稀,多泡沫;恶寒,身痛,舌苔白,脉弦紧。此时中医的治法是解表温理,宣肺化饮。主要的方剂叫“小青龙汤”。

      2、痰湿犯肺:该病主要的原因在于脾虚,产生过多的水湿,并形成痰,妨碍了肺功能的正常运行。病人多表现为咳嗽多痰、痰白而稀、虽易于咳出,但仍觉胸腔满闷,腹胀,胃口也不好。此时病人的舌苔白而腻,脉滑。对这样的病人,主要的治法是燥湿化痰。经典的方剂是“二陈汤”。

      3、痰热蕴肺:这种病例在于受到外邪的袭击,同时脾功能也较差,于是生痰积热,妨碍肺的功能。这种病人常有发热,咳嗽,痰黄而稠,而且不易咳出。并感到胸闷烦燥,口苦,咽干,甚至产生便秘。他们的舌苔都呈黄腻,其脉滑数。对于这样的病人,治法是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最常用的方剂是“清金化痰汤”。

      4、肺脾气虚:也就是说这种病人肺与脾的功能都较差,因此更易遭到外邪的侵犯而发生慢性支气管炎。这种病人的常见症状是:咳嗽频而无力,痰多而清稀,气喘且自汗,胃口不佳,每遇风寒咳喘发作而加剧。他们的舌苔多为薄白苔,脉细而弱。不难想象,对这种病人亟需健脾益肺,化痰宁嗽,最合适的方剂是“六君子汤”。

      5、肺肾阴虚:首先要指出的是“阴虚”一词指的是体内阴液不足,而“阴液”是指体内富蕴营养的液体。所谓肺肾阴虚当然就是指肺与肾中的液体不敷需要了。这样的病人表现多为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口干舌燥,潮热盗汗,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毫无疑问,对这种病人要滋肾润肺,常用为“百合固金汤”,并随症加减用药。

      6、脾肾阳虚:阳虚指的是阳气不足,也就是功能低下或衰退。当然在该疾病中,是指脾与肾的功能不足了。这与上面我们说的阴虚正好相反,这种病人一般都表现为咳喘时间长,气不足,动则尤甚;畏寒肢冷、倦怠乏力,痰涎清稀,舌苔白滑,脉沉细而无力。根据中医“虚则补之”的治疗原则,宜温阳健脾,补肾纳气。为此医生们常用两个方剂加起来使用,这就是“肾气丸”合“六君子汤

    4.jpg

      注意事项

      1、戒烟。不仅患者一定要戒烟,与患者共同生活的近亲属也应戒烟。还要避免接触其他刺激性的气体,如厨房的油烟、马桶清洁剂等。

      2、排痰。年老体弱无力咳痰或痰量较多的患者,以祛痰为主,危重卧床患者需定时变换体位,家人协助叩击背部,促使痰液排出。

      3、保持居室空气流通,维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控制和消除各种有害气体和烟尘。

      4、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耐寒能力和机体抵抗力。根据个人体能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冬天坚持用冷水洗脸、洗手,睡前按摩脚心、手心。

      5、气候变化和寒冷季节,注意及时添减衣服,避免受凉感冒,预防流感。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掌握发病规律,及时采取措施。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嘴唇,指甲发绀,下肢浮肿,神志恍惚,嗜睡等症状,需要快速就医治疗。

      温馨提示:上面为大家介绍了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辨证论治以及生活注意事项。希望对广大患者有所帮助。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分为中医、西医和中西结合。患者可以与医生进行沟通,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若是对您身边的人有帮助,请转给她(他),让他(她)知道。


        相关文章

        慢性支气管炎的三大症状、五种常用药物,附:日常注意事项与调理

        2018-06-22

        纯干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吸入治疗常用的吸入药物大盘点

        2018-06-22

        哪些人容易得慢性支气管炎?如何早点发现慢性支气管炎?

        2018-06-22

        肺气肿是一种绝症吗?肺气肿能否被治愈呢

        2018-06-22

        咳嗽是慢性支气管炎前兆?这三个症状同样不能忽视

        2018-06-22

        重症哮喘研讨会林江涛教授发表《慢性咳嗽诊治关键问题讨论》演讲

        2018-06-13

        如何治疗小儿哮喘效果最好?

        2018-06-13

        哮喘患者的心里调护方法有哪些?

        2018-06-13

        哮喘护理措施有哪些?

        2018-06-13

        小儿哮喘不能吃什么食物,家长必须遵守!

        2018-06-13

        小儿哮喘如何护理预防?

        2018-06-13

        过敏性哮喘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2018-06-13

        日常主要的对于哮喘疾病的护理

        2018-06-13

        小儿哮喘发作时的护理,大家要牢记,非常实用!

        2018-06-13

        儿童哮喘的家庭护理,家长要牢记!

        2018-06-13

        重症哮喘专题学术研讨会姚欣教授发表《重症哮喘气道重塑机制及评估》主旨演讲

        2018-06-12

        肺心病吃什么好,食疗可以帮你

        2018-06-12

        肺心病的病因及饮食禁忌要牢记!

        2018-06-12

        肺纤维化的病理、检查以及生活注意事项

        2018-06-12

        容易气促气喘小心是慢阻肺,慢阻肺如何治疗?

        2018-06-12

        快速就诊

        联系电话
        0531-66621115(总机)
        出诊时间
        早上8:00—晚上17:00
        医院地址
        山东省济南市英雄山路412号
        在线咨询免费挂号

          推荐专家

          济南哮喘病医院
          擅长:史逸鸽,副主任医师,现任济南哮喘病医院门诊主任,从医经验30余年,长期以来一直从事哮喘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史主任擅长对哮喘、急慢性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慢阻肺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详细
        在线咨询免费预约
          济南哮喘病医院
          擅长:董茂利,副主任医师,现任济南哮喘病医院主任,从医经验30余年,长期从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秉承“以人为本,用心服务,全程关怀”的人文服务精神,“努力实践、积极进取”的专业哮喘品质,“服务山东”的核心价值观,全心全意为病人着想。...详细
        在线咨询免费预约

            经典案例

            更多
            一位来自淄博的49岁哮喘病人康复之路
            来自山东淄博的鹿先生... 详细
          • 得了气管炎让我对妻子百般愧疚
          • 支气管炎康复患者张大爷向济南哮喘病医院送锦旗表示感谢

              疾病导航

            • 儿童哮喘怎么治疗好
            • 支气管哮喘规范诊疗
            • 支气管炎防治措施
            • 慢阻肺的预防保健
                万名医生
                来自国内上千家品牌医院
                审核严格
                严格按照卫生部要求审核
                诚信经营
                我们承诺100%为医生本人
                以患为尊
                确保患者享受优质医疗
                新型就医
                绿色就医方便、快捷!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Copyright © 2010-2016 cnkang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康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