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功能及其周期性变化
一、 卵巢的周期性变化
1、 卵泡发育
卵巢内约有 30~70万个始基卵泡,每一个始基卵泡中含有一卵母细胞,但一生中仅有400~500个卵泡发育成熟,其余的发育到一定程度后退化消失。临近青春发育期,始基卵泡开始发育,卵母细胞周围有内膜细胞和颗粒细胞,它们能分泌性激素,卵泡发育阶段以分泌雌激素为主。在正常成年妇女的卵巢中,每月有若干个始基卵泡发育,但其只有一个(亦可能有2个)卵泡发育成熟,直径可达20mm左右,其余的发育到某一阶段时闭锁、萎缩。
2、 排卵
卵泡在发育过程中逐渐向卵巢表面移行,成熟时呈泡状突出于卵巢表面。在卵泡内液体的压力和一些酶及某些激素等的作用下,卵泡膜最后破裂,卵细胞随卵泡液排入腹腔,即 “排卵”。排卵一般发生在月经周期的第13~16天,但多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的第14天左右。排卵一般无特殊不适,少数人可感到排卵侧下腹酸胀或坠痛。卵子可由两侧卵巢轮流排出,也可由一侧卵巢连续排出。
3、 黄体的形成和退化
排卵后,卵泡皱缩,形成黄体(血体)。颗粒细胞转化为颗粒黄体细胞主要分泌孕激素(孕酮或黄体酮);卵泡膜细胞主要分泌雌激素。排卵后如受精,则黄体将继续发育并将维持其功能达 3~4个月之久,称妊娠黄体。如未受精,黄体开始退化,4~6天后来月经。
二、 卵巢的周期性变化的调节
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受下丘脑、垂体的调节。
下丘脑在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受到兴奋即产生 Gn-RH,通过丘脑下部与垂体之间的门脉系统进入垂体前叶,使之分泌FSH和少量LH。这些垂体激素使卵巢内的卵泡发育成长,并随着卵泡的逐渐成熟而分泌愈来愈多的雌激素,并促使子宫内膜增生。日益增多的雌激素,将对下丘脑和垂体产生负反馈作用,使FSH的分泌减少,但促进LH的分泌。排卵前LH分泌明显增多,卵泡生长迅速,终至破裂而释放出成熟的卵子,即排卵、排卵后LH急聚下降,而后LH和FSH协同作用,使破裂的卵泡形成黄体,其中粒层黄素细胞及卵泡细胞将分泌雌激素、孕激素,并随着黄体发育产生愈来愈多的孕激素,使增生的内膜转入到分泌期或月经前期。黄体期孕激素与雌激素达到一定浓度时,将协同对下丘脑及垂体起负反馈作用。排出的卵子如未受精,黄体即退化,孕激素及雌激素的分泌随之渐减少,导致子宫内膜的退化剥落,月经来潮。下丘脑、垂体因卵巢激素浓度的下降而不再受抑制,于是一个新的性周期又从此开始。
【长沙送子鸟生殖与不孕医院】
——湖南患者高度认可的专科医院
长沙送子鸟生殖与不孕医院作为一家高水准的现代化专科医院,10多名主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组成的精英团队,本着“送子送福送欢乐”的助孕目标,实现高生育率,目前已成功助孕20000余组家庭。还请了北京安贞医院的李斌教授和宫腔镜之母夏恩兰坐诊。
温馨提醒:如果您还有相关问题需要进行咨询,欢迎拨打我们的24小时健康热线0731-85188800或直接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