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萎缩的病因有哪些?
脑萎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经常见到的,其中很多都是老年人。脑萎缩会导致患者行走不稳、语言障碍、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导致瘫痪。了解脑萎缩的病因对脑萎缩的治疗有非常大的帮助。那么,脑萎缩的病因有哪些呢?
一、脑血管病导致脑萎缩
脑血管病是直接诱发"脑萎缩、痴呆症"的常见病因。脑血管病主要有脑梗塞、脑血栓、脑出血等疾病,由于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流变慢、血管壁粗糙等一系列因素,引起的附壁血栓形成、血管腔变窄甚至堵塞,直接诱发了血管分部区域的脑组织细胞缺血、缺氧、萎缩甚至坏死,造成脑萎缩。
二、遗传因素导致脑萎缩
国内外许多研究都证明,脑萎缩患者的后代更容易患上此病。
三、内分泌疾患导致脑萎缩
直接诱发脑萎缩的病因,如糖尿病、高血脂、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和副甲状腺功能低下症都有可能引起脑萎缩。
四、肿瘤导致脑萎缩
恶性肿瘤引起代谢紊乱可直接诱发脑萎缩、痴呆,脑肿瘤也可直接损伤脑组织直接诱发脑萎缩。
五、外伤导致脑萎缩
癫痫的持续发作以及脑积水等因素均可引起脑萎缩。
六、中毒导致脑萎缩
药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重金属中毒、酒精中毒、长期过量使用镇静剂等,是引起脑萎缩的常见病因。
脑萎缩是非常严重的一种脑部疾病,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会出现记忆力显著减退、难以完成日常家务、忘记时间和定向能力丧失、不合情理地遗失东西、判断力明显减退、思考、归纳能力极度下降、语言障碍、情绪和行为的异常改变、个性的显著改变、自主性丧失等症状。因此,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要积极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千万不要错过治疗的好时机,避免带来太大的危害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