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如何预防脑血管病?
由于脑血管病具有起病急、病死率高的特点因而强调一级预防,减少卒中的发生尤为重要。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如何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来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
生活中如何预防脑血管病?
1、合理膳食
(1)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建议平均每天摄人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每天摄人谷薯类食物250~400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50%左右。
(2)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推荐每周应至少5天进行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坚持日常身体活动,平均每天主动身体活动6000步;尽量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动则有益。
(3) 多吃蔬果、奶类。提倡餐餐有蔬菜,推荐每天摄入300~500g,深色蔬菜应占1/2。天天吃水果,推荐每天摄人200~350g的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吃各种奶制品,摄人量相当于每天液态奶300g。
(4) 适量吃鱼、禽、蛋、瘦肉。推荐每周吃鱼类280~525g,畜禽肉280~525g,蛋类280~350g,平均每天摄入鱼、禽、蛋和瘦肉总量120~200g。
(5) 少盐少油,控糖。应当培养清淡饮食习惯,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g,每天烹调油25~30g,每天摄入糖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成年人每天饮水7~8杯(1500~1700ml),提倡饮用白开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2、戒烟、限酒:
(1) 吸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原则上也是唯一能够完全控制的致病因素。戒烟是避免心脑血管病死亡最经济、有效的干预措施。
(2) 适量饮酒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过量饮酒者心脑血管病的风险明显升高。儿童少年、孕妇、乳母等不应饮酒;成年人如饮酒,一天中饮酒的酒精含量男性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
3、控制体重
控制超重和肥胖是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重要内容。在超重或肥胖者中,应通过减轻体重降低血压、调整血脂,以减少脑卒中风险。
4、心理平衡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情绪应激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以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病密切相关。因此,平日里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心境稳定,对于脑血管病的发病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一定要做好脑血管病的预防工作,防止脑血管病的侵袭。如果已经患有脑血管病,要及早到医院接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