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中医和西药祛痰药物治疗
-
发布时间:2018-05-14 26831人浏览
慢性支气管炎是老年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该病在急性发作期时一般症状较重,病程迁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肺功能,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其临床特点是反复发作的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随着病情的进展,而出现肺气肿、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等并发症,直至危害生命。济南哮喘病专家给大家解释:
慢支归属中医的“咳嗽”、“喘证”、“痰饮”等范畴,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如《素问·五常政大论》云:“金不及……其发咳喘,其脏肺……其病喘。”指出了咳喘之疾,其病在肺,而肺之虚实皆可导致咳喘。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专篇论述指出“病疾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治疗原则,并创制了苓桂术甘汤、肾气丸、苓甘五味姜辛汤等方剂。历代医家在此基础上对本病的病因病机、防治等方面也有较详细的阐述,并有所发挥,在长期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一整套中医中药防治慢支的临床经验。
药方:
(1)固本止咳夏治片
组成:黄芪、黄精、陈皮、沙苑子、补骨脂、百部、赤芍。
用法:每片含生药0.94克,每于夏季伏天开始服用,每日3次,每次4~6片,连续服药40~60天为一疗程。
疗效;共观察1018例,显效率40.7%,有效率42.2%,总有效率82.9%。
(2)痰灵糖浆
组成;淡竹沥、鱼腥草。制成糖浆剂。
用法:每次30毫升,早晚各服用1次,7天为一疗程,一般服1~2个疗程。
疗效;共观察104例,第一个疗程显效5例,占4.81%,有效84例,占80.77%,无效15例,占14.42%,总有效率85.6%;第二个疗程显效22例,占21.2%,有效80例,占76.9%,无效2例,占1.9%,总有效率98.1%。
痰的主要来源是由气管、支气管的腺体与杯状细胞所分泌的。当呼吸道发生急性炎症时,浆液腺分泌物增加,形成了多而稀的痰液。炎症后期或慢性炎症时;杯状细胞及粘液腺的分泌增多,痰液则变得粘稠,此时呼吸道内形成积痰。祛痰药主要通过稀释痰液或液化粘痰,使之易于咳出,常用的祛痰药可分为两种类型。
1)刺激性祛痰药:则直接作用于支气管粘膜或刺激胃粘膜,反射性地促进支气管分泌增加,使痰液变稀,后者又称恶心祛痰药。常用的有氯化铵,成人每次0.3~0.6克,每日3次。5%碘化钠溶液,每次5~10毫升,每日3次。适用于呼吸道慢性炎症造成的积痰不易咳出。含皂的中药如远志、桔梗、吐根、前胡、紫菀、款冬等,除供调配中药处方外,多与其他镇咳法痰药配成复方制剂使用
(2)粘液溶解药:能使稠厚的痰液溶解,粘度降低从而易于咯出。常用的溴己新,能裂解痰中的粘多糖纤维素,使痰的粘度下降而易于咳出,口服或注射均有作用。口服还可反射性地增加支气管分泌而有祛痰作用。临床适用于支气管炎、肺气肿、矽肺等积有白色粘痰不易咳出者。竣甲基半胱氨酸,能促使痰液中主要成分的粘蛋白的二硫键裂解而使痰液粘度下降,并可润滑气管内壁使痰易于咳出,且可促进受损支气管粘膜的修复,从而达到祛痰的效果。主要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部感染、肺癌等呼吸道疾病引起的痰液粘稠。
温馨提示:慢性支气管炎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希望以上的内容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此外,由于慢性支气管炎疾病比较顽固,经常性的反复发作,因此,平时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防治结合,才能使病情能够早日远离我们的生活,特殊情况必须来医院就医,根据病情在医生的叮嘱下合理适应药物治疗。
- 相关文章
慢性支气管炎的三大症状、五种常用药物,附:日常注意事项与调理
2018-06-22纯干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吸入治疗常用的吸入药物大盘点
2018-06-22- 2018-06-22
- 2018-06-22
- 2018-06-22
重症哮喘研讨会林江涛教授发表《慢性咳嗽诊治关键问题讨论》演讲
2018-06-13- 2018-06-13
- 2018-06-13
- 2018-06-13
- 2018-06-13
- 2018-06-13
- 2018-06-13
- 2018-06-13
- 2018-06-13
- 2018-06-13
重症哮喘专题学术研讨会姚欣教授发表《重症哮喘气道重塑机制及评估》主旨演讲
2018-06-12- 2018-06-12
- 2018-06-12
- 2018-06-12
- 2018-06-12
推荐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