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肝病的非激素非肝移植治疗进展
病史资料:马女士,48岁,河南省安阳人,因皮肤瘙痒10年,皮肤巩膜发黄、肝区疼痛3年入院。在当地医院查ANA:(+),给予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激素治疗3年。胆红素持续升高。转入我院治疗。
检查结果:皮肤、巩膜深度黄染,可见蜘蛛痣、肝掌、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轻度可凹性水肿。
血常规:WBC:3.70*109/L,L:46.5%,N:45.9%,RBC:4.2*1012/L,Hb:112.0g/L,PLT:243*109/L。
自免抗体:ANA:(+)、AMA:(-)、SMA:(-)。肝炎病毒标志物均阴性。
肝功能:ALT:85.4U/L,GGT:165.2U/L,ALP:292U/L,ALB:33.6g/L,A/G:0.91,TBil:275.6umol/L,DBiL:127.2umol/L。 HCV-Ab:(-)。
彩超:肝实质性弥漫性损伤,门静脉增宽,胆囊壁增厚,毛糙,脾大,大量腹水。
临床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
治疗方案:我院狄绍民主任首先采用科学诊疗设备精确检测,再结合“免疫平衡法”生物治疗,对其进行非激素治疗。一周后患者自觉症状豪装,腹水消失,20天后复查肝功能:ALT:33U/L,GGT:66.2U/L,ALP:158U/L,ALB:34.8g/L,A/G:0.93,,TBil:56.4umol/L,DBiL:20.6umol/L。病情好转出院,口服药物维持治疗。
治疗效果:出院一个月后复查结果显示,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患者各项指标恢复了正常,随访半年病情稳定。
随着乙型肝炎疫苗全民接种、血液制品管理规范化和801治肝体系的研究应用,我国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病毒感染性肝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作为非病毒性肝病的重要成员,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治成为肝病领域的突出问题之一。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是一组由异常自身免疫介导的肝胆炎症性损伤,主要包括以肝细胞损害为主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以及以胆系损害为主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此外,部分患者同时具有其中两种疾病的临床和病理表现,临床上称之为重叠综合征。
自身免疫性肝病特点:
自身免疫性肝病多呈缓慢发病,是遗传易感个体在环境因素的诱发下发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但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各种疾病在自身免疫的攻击对象、免疫应答类型和临床表现等方面均有各自的特点。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平均发病年龄20-30岁以女性为主,自身抗体类型为抗核抗体(AN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SLA),病理损伤以界面性肝炎、小叶炎症、第3区坏死为主;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平均发病年龄50-60岁以女性为主,自身抗体类型为抗线粒体抗体(AMA),病理损伤以肝内中小型胆管非化脓性、破坏性肉芽肿性胆管炎为主;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平均发病年龄50-60岁,男性发病率高,自身抗体类型为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病理损伤主要以纤维阻塞性胆管炎为主。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传统治疗及弊端
河北王女士:我是自免肝,吃激素大半年了,想问有没有代替激素的药。其实在临床接诊的大部分自免肝患者都长期服用激素,费用昂贵 ,用药周期长,但是又不得不服用,因为自免肝停药复发率比较高,而小剂量维持5mg-7.5mg或者10mg副作用可控,但是如果出现停药后反弹需要从头治疗,副作用更大,得不偿失。所以很多自免肝患者对激素是又爱又恨。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治疗是长期的过程,且复发率高,标准治疗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硫唑嘌呤,虽然经过标准治疗方案治疗,部分患者病情可缓解,但约10%-20%的患者对标准治疗无反应或耐受,甚至出现肝衰竭,若未能及时治疗最终则导致死亡,且即使使用激素治疗能够快速缓解症状,但是激素治疗副作用大,影响其他脏器功能,在缓解肝病症状的同时,其他的并发症却此消彼长,同样困扰着且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因此,此时患者要解决的不仅是肝脏的问题,还包括全身脏器的修复。
非激素非肝移植治疗自免肝填补自免肝治愈康复的空白
近年来统计,自免肝进入肝硬化阶段,较多患者使用激素也没有很好的控制病情进展,胆红素、转氨酶升高,组织活动度呈进行性进展。而且大部分患者出现停激素的顽症。为切实解决自免肝患者的困扰,我院长期致力于非激素治疗自免肝的研究。
近年来,我院循证医学在自身免疫性肝病发病机制及诊治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自身免疫性肝炎对非激素治疗具有极好的应答。因此目前对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已经不建议首选激素治疗。
我院从2011年开始启动“免疫平衡法”结合生物再生治疗,对自身免疫性肝病尤其是发展到肝硬化阶段的患者进行非激素治疗,使用免疫调节药物,改善自免肝发病根源(各类T细胞包括CD+4T辅助细胞、CD+8T辅助细胞、TH辅助细胞、NK辅助细胞等)适当的比例,降低抗原提呈效率,减少免疫复合物形成,可以有效减少免疫损伤60%-90%。同时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得到修复,可以控制成纤维母细胞、星形细胞的激活,减少肝纤维化的产生。吞噬细胞适当激活可以增强对过多的抗原、脂质体等的清除,肝组织的修复速度显著提高。配合使用肝纤维生长因子促进肝细胞活化与再生,重建肝组织结构,阻断肝纤维化路径,恢复肝功能,逆转肝纤维化。
非激素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的重要之处在于:避免了激素治疗使患者普遍存在免疫力低下、抗病能力差、病情持续进展的情况。一方面,患者的免疫损伤得到较好的控制,延缓了肝组织的损伤和触发肝纤维化。另一方面患者免疫力抗病力得到提高,各脏器功能得到修复,使患者得到全身心的大健康。对降低我国疾病负担、改善人民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社会影响。填补了自身免疫性肝病治愈康复的空白。是我国肝病学界的里程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