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首页

    医院概况

    专家团队

    特色诊疗

    经典案例

    最新动态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疾病中心> 运动神经元
      疾病中心
      医院概况 专家团队 特色诊疗 经典案例 最新动态 联系我们

        快速就诊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010-57138772(总机)
        出诊时间
        格式:早上8:00——晚上17:00
        医院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200号
        在线咨询免费挂号

          热门文章

        运动神经元病都有哪些症状?

          很多人都不了解运动神经元病是什么,运动神经元即外导神经元,是负责将脊髓和大脑发出的信息传到肌肉和内分泌腺,支配效应器官的活动的神经元。如果一旦发病,后果不抗设想,所以要在疾病初期及时治疗,以免因为错过最佳治疗时间而悔恨,运动神经元病的症状有很多,如果发生吞咽、发音困难当心运动神经元病,这可能就是发病的先兆。

        201602241237303185.jpg

          运动神经元病症状体症

          1.主要的症状和体征为肌萎缩、无力和锥体束征的不同组合而有不同的临床类型。各型的特征如下。

          2.肌萎缩性侧束硬化:出现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并存的特征。开始为一侧手部肌肉萎缩、无力,渐波及对侧上肢,并有肌束震颤。但可出现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

          下肢多为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可有吞咽、发音困难,舌肌萎缩伴有震颤,张口困难,咀嚼无力等。少数可伴有强哭强笑等精神症状。

           3.进行性脊肌萎缩:表现为四肢对称性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上肢症状比下肢重。

          4.原发性侧束硬化:表现为四肢对称性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少数有假性延髓麻痹。

          运动神经元病的类型

          一、下运动神经元型:多于30岁左右发病。通常以手部小肌肉无力和肌肉逐渐萎缩起病,可波及一侧或双侧,或从一侧开始以后再波及对侧。因大小鱼际肌萎缩而手掌平坦,骨间肌等萎缩而呈爪状手。肌萎缩向上扩延,逐渐侵犯前臂、上臂及肩带。肌束颤动常见,可局限于某些肌群或广泛存在,用手拍打,较易诱现。少数肌萎缩从下肢的胫前肌和腓骨肌或从颈部的伸肌开始,个别也可从上下肢的近端肌肉开始。颅神经损害常以舌肌最早受侵,出现舌肌萎缩,伴有颤动,以后腭、咽、喉肌,咀嚼肌等亦逐渐萎缩无力,以致病人构音不清,吞咽困难,咀嚼无力等。球麻痹可为首发症状或继肢体萎缩之后出现。晚期全身肌肉均可萎缩,以致卧床不起,并因呼吸肌麻痹而引起呼吸功能不全。

          二、上运动神经元型:表现为肢体无力、发紧、动作不灵。症状先从双下肢开始,以后波及双上肢,且以下肢为重。肢体力弱,肌张力增高,步履困难,呈痉挛性剪刀步态,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若病变累及双侧皮质脑干,则出现假性球麻痹症状,表现发音清、吞咽障碍,下颌反射亢进等。本症临床上较少见,多在成年后起病,一般进展甚为缓慢。

          三、上、下运动神经元混合型:通常以手肌无力、萎缩为首发症状,一般从一侧开始以后再波及对侧,随病程发展出现上、下运动神经元混合损害症状,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病程晚期,全身肌肉消瘦萎缩,以致抬头不能,呼吸困难,卧床不起。本病多在40~60岁间发病,约 5~10%有家族遗传史,病程进展快慢不一。

          运动神经元病危害很大,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那么,这种疾病该怎么治疗呢,点击咨询在线专家。

          温馨提示:不幸患上此病的话,不要着急,不可病急乱投医,选择方法要慎重,为解决看病难,挂号难问题,北京德胜门中医院特别开展网上预约挂号通道,在线直接预约,获取专家号,来院后凭专家号直接就诊,每日专家号有限,【点击马上网络预约】(含专家号),咨询热线:010-57138722。

         

            万名医生
            来自国内上千家品牌医院
            审核严格
            严格按照卫生部要求审核
            诚信经营
            我们承诺100%为医生本人
            以患为尊
            确保患者享受优质医疗
            新型就医
            绿色就医方便、快捷!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Copyright © 2010-2016 cnkang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康网 版权所有